查看原文
其他

炽热大暑丨他用灼热的初心,为管理工程系的发展夯基


“大暑至,万物荣华”

今日9点50分15秒

一年中最炙热的时节

大暑节气如约而至



大暑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节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暑气难熬,但却孕育着成熟

万物因暑热而奋发争长


在南航经济与管理学院

有一位90多岁的老者

作为管理工程系的首任系主任

李建康

用灼热初心与奋斗精神见证了

南航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从最初组建到不断壮大的过程

蹚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路


让我们伴随着经济与管理学院

退休教师李建康的歌声

一起走进他的学科故事吧





从“被动”选择到“主动”深耕


1931年,李建康出生在天津,他从小就认真好学,家里人一直支持他完成学业。1952年,李建康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当时刚开始实行工作分配制度,李建康怀着一腔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交上了一张空白的志愿表,选择了无条件服从安排。“当时想要把选择的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我相信自己无论去哪儿,都能干好工作。”李建康自信地说道。



李建康服从分配,来到了哈尔滨。当时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他刚开始住的地方是一个厨房,厨房里的墙上还有一个大洞。10月的哈尔滨,天气已经开始转凉,挂在屋子里的毛巾都结上了冰,人只能瑟缩在屋子里睡觉。后来才搬到了小平房里,一群年轻人挤在一起睡。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待了二十多年,1973年,因为专业建设的调整,需要将一批相关专业的老师分配到其他高校,李建康又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当时面临着再分配,有些老师担心分配的地方太远,我从不担心,完完全全把我这个人交给了党和国家。”就这样,李建康来到了南京,开启了与南航的缘分。

来南航没多久,李建康就投入到了工农兵学员的课程教学中,当时的教材紧缺,他就自编教材。由于扎实的研究功底,李建康担任年级组长,后来,随着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毕业,学校开始着手组建工艺教研室,将发动机工艺、仪表工艺等专业进行合并发展,李建康担任了教研室主任。



李建康一心扑到了教研室的建设中,白天要忙行政工作,只能在晚上开始备课,每天都是工作到深夜12点多,周末也要忙于工作。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制造工程系从发动机系独立出来,成立了5系(机电学院的前身),李建康担任系副主任,分管教学工作。

李建康一直处于连轴转的忙碌中,且从未放松过对自己专业的深耕。“我的专业是我立身的根本,只有自己学的好,才能教好学生”。李建康在科研上主动拥抱新技术、新形势,做了很多创新性工作,七十年代后期,他对计算机辅助制造、成组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承担863的课题,获得科技部的科研成果一等奖;1990年被航空部授予“科研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载入世界工程界名人录Who's Who In Engineering 第9版。



人到中年转换赛道,从零开始全情投入


1984年,制造工程系领导班子换届,李建康主动请辞,希望给更多年轻人机会。就在这个时期,学校开始筹建管理工程系。当时,学校里了解这个专业的老师相对较少。在征求李建康担任系主任意见时,一直处于“双肩挑”状态的他,希望有更多时间能够更加聚焦自己的研究工作。“后来任命下来后,我就抛开一切,全情投入到管理工程系的建设中,我要对得起学校的选择。”



摆在第一位的是确定专业办学方向。英语很好的李建康看了很多国外相关著作,加之他从事制造工程多年的积累,他对管理工程系的方向有了初步的想法:“我们应该做工程的管理,优化工业生产流程,这是最重要的。”有了目标方向后,李建康开始带着老师们一步步摸索着干。


李建康手写的英文笔记


“师资”、“经费”是摆在李建康面前的两大难题。

首先是师资问题。当时,学校里面懂管理专业知识的老师较少,系里的老师只有20名左右,李建康四处招纳优秀的老师,但是收效甚微。于是他开始转换思路在做强现有师资力量上下功夫。“要做好管理工程,必须同时懂管理和工程相关的知识。”于是他要求老师们同时在这两个方面兼修,做到融会贯通。

其次是经费的问题。专业想要快速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李建康主动提出将自己的科研经费用于专业建设。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专业发展,他带领老师们主动对外拓展资源,面向社会群体开设一些学习班,将获得的经费用于专业发展。



就这样,李建康一步一个脚印,带着老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事业,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快速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离开工作岗位后,李建康也一直关注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这个系是我看着一点点建起来的,有很深的感情。”在前辈们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经济与管理学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看着学院现在发展的这么好,我很欣慰。”




教书育人,是一辈子最自豪的事


李建康非常热爱教学事业,在他的教师生涯中,主讲过30多门课程,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他首次开设。“我喜欢钻研新事物,每次我都希望将最前沿的知识带给学生。”为了能够上好这些课程,李建康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老师上课一定要上到学生的心坎里”,为了能够将课上到学生心中去,李建康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反复琢磨学生需要什么。他不仅追求将更多知识输送给学生,还会想尽办法让这些知识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吸收。因此他的课堂向来都十分受学生欢迎。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受欢迎的课堂来自于精心的课前准备。翻看李建康历年的手写英文教案,单就清晰严谨的逻辑,端正工整的笔迹就足以震撼。工程制图离不开图形,他精心设计并绘制的图示、重点清晰的教案被青年教师夸赞为“教科书”级的教案。一张张明晰的教学流程和详实的图文示意,见证着夜阑人静处,一盏明灯下,李建康伏案的日日夜夜。这教案俨然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更是融入他生命的一部分。退休后,李建康将多年来累计百万字的手写英文教案,全部整理出来交给学院,这是一份不忘初心的传授继承,也是一份教书育人的匠人精神传递。



凝成时雨催桃李,化作春泥更护花。李建康始终非常支持学院的建设,学院邀请他参加的活动,他每次都是欣然接受、积极参与。在院庆35周年的庆祝晚会上,李建康、江可申和李南老师共同演绎的经典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作为压轴戏,高亢独特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选择了一份事业,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作为一名党员,工作以来,李建康一直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无论是职业的选择,还是几度工作的调整,他永远都是听从安排,任何事情,干就干好、干就干成,这是李建康一直践行的原则。



“教书育人是我一生的自豪。”当被问到最引以为傲的事业是什么,如今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李建康说道,他一直以身示范,希望能给学生们带来正向的引导,“品德是最重要的,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真实真诚的人。”



骄阳灼灼,人生漫漫

一本书,一首歌

一树翠绿染窗纱,一夜星辰入梦来……

这是李建康退休生活的写照,

也是一位耄耋老人历经人生风雨后的从容


四季更迭成岁月,苦乐交织是人生

每一段经历都是财富

每一程风雨都是成长

愿我们历经一番酷热

依然饱怀赤诚,目光远瞩,脚步向前

带上一份清静与从容

勤耕精进,慨当以歌

静待秋风,喜迎硕果


南航·大暑印迹

……





热浪滚滚,生生不息

暑气张扬,静待清风

大暑以毫无保留的热烈待人

夏日美在此时洋洋洒洒地铺展

让我们一起肆意拥抱这份美好


摄影丨石景山





摄影丨郭东泽




素材来源丨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宣传部

特别鸣谢丨刘灿铭

图片设计丨虞越

摄影丨孟翔

文案丨李御

文字采写丨彭丽、朱璐

值班编辑丨于凡

责任编辑丨王伟、陶琨、彭丽、张瑞瑞

审核丨王晖、成杰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